必威·(BETWAY)官方网站-Chinese Certified Brand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文化导航 企业公告 视频动态 员工风采 betway唯一官网报
0546-8656959
1

化工企业争相驶入储能新赛道

时间:2023.08.21 字号

中国储能网讯: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从投资规模看,按当前市场价格测算,新投运新型储能拉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火热的储能赛道吸引了诸多拥有技术、资金与业务优势的企业进入,其中不乏盛虹集团、恒力集团、万华化学等石化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顺流而下,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发力驶入新赛道。  

 


跨界涌入新赛道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带动储能市场持续爆发,也吸引了众多跨界企业进入赛道。  

今年6月,恒力石化宣布收购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借助其在锂电池隔膜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入局储能。该公司2022年年报显示,预计有20万吨/年电池级碳酸二甲酯(DMC)将在今年年中逐步投产。  

恒力石化董事长兼总经理范红卫公开表示, 新消费、新能源与硬科技快速发展,催生了“卡脖子”和“短缺性”化工新材料需求的指数增长与庞大缺口,公司正充分利用上游大化工平台的持续赋能与下游新材料开发的多年积累,自上而下发展下游化工新材料的新市场。  

此外,为响应下游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东方盛虹也积极布局磷酸铁锂赛道。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有助于东方盛虹完成磷酸铁锂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新能源材料市场的开拓,促使公司向世界级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转型。  

“在国家大力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产业政策下,传统的石化化工经营发展受到较大限制,而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受国家鼓励及优惠政策的支持迅速壮大,具有广阔成长空间。因此,众多化工企业纷纷介入,期望成为自身经济增长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庞广廉指出。  


一体化优势支撑信心

当前,储能市场逐步爆发,市场前景广阔。起点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储能领域近有30家企业跨界入局。而对于进军储能市场,化工龙头企业均表现出极大信心,并掀起从一体化到新材料的新一轮转型潮。  

盛虹集团表示,进军储能赛道,看似跨界,实则与盛虹集团“化工原料大平台+新能源新材料1+N”战略高度统一,是上下游产业耦合能力的体现,也将进一步释放盛虹新能源新材料全产业链优势。比如,其储能电芯所需的核心原材料自给率达65%。  

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链看,万华化学、川恒股份、安纳达、司尔特等大型化工企业都相继宣布,利用主营产品的副产品跨界投建磷酸铁、磷酸铁锂材料项目。在储能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中国石油明显青睐钠离子电池和钛酸锂电池,而且对高功率储能电池技术钛酸锂电池抛出橄榄枝。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传统石化行业与新能源产业有天然的技术等方面的衔接优势。“传统能源化工企业体量大、发展历史长,不论是人才储备、技术沉淀、渠道和品牌建设还是资金保障方面,都具备优势,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奠定良好基础。多元化储能技术的推广也获得了进一步拓展,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对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双碳’目标实现是一条有利途径。”


明确定位量力而行

在刘勇看来,储能头部企业耕耘多年,技术和人才储备雄厚。而储能跟石化产业链仍有差别,需要不断投资和持续的技术更新以适应激烈竞争。“储能行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储能技术特性和差异性较大,通过技术标准来建立储能企业准入门槛十分必要。”  

“储能、光伏等新能源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细分领域的应用场景不同。如果跨界企业原本不涉及新能源领域,又没有做好细分领域定位,可能很难成功。”刘勇说。  

“不是说跨界布局储能的企业无法成为龙头,最重要的是战略规划和资源不能错配,要量体裁衣,寻找并设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中脱颖而出。”刘勇说,“术业有专攻,石化企业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切入某个细分领域,将产业链伸长,从而更好地驾驭市场。”(来源:中国储能网讯)